top of page

1990 ~ 1993

ROXY IV

1989年,ROXY II 席捲台北夜店,很貼切的形容是:對ROXY II而言,每天都是星期六,這樣的盛況與氣勢,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ROXY II 的成功,很快速地改變了幾位窮小子股東,不僅是生活條件, 更大的影響是,我們可以做的更大更好的野心.

這一年,凌威與蘇誠修 2 度結伴到曼谷,新加坡等地.遍訪各國夜店,尤其最令我們迷戀難忘的是,曼谷有兩家很有歷史的爵士PUB.一家是比較小,很擠的角落卻有一台BABY G鋼琴,每晚都有不同樂手擠在伸手可及的面前表演動聽到不行的各種型態的爵士樂,每晚高朋滿座,氣氛非常COZY的 "BROWN SUGAR",這家店,讓凌威與蘇誠修動心極了...



另一家面積比較大點,紅磚老建築的      "Saxophone"也是一家有現場 LIVE表演的爵士樂PUB. "Saxophone"的表演更是讓爵士迷傾倒,樂手都年紀很大了,還有位年約50左右的LADY.唱著    Billy Holiday,       Ella Fitzgerald等人的歌,那種美,那種滿足,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1997年在台北金山南路出現的一家直到今天仍然很受好評,    ( 2003年遷址至華那威秀 )的爵士樂酒店.正是蘇誠修念念不忘而成立的    "BROWN SUGAR",)



當然,曼谷有更多的各式音樂主題的LIVE   PUB.其中一個現象是,不論搖滾樂,雷鬼,爵士,甚至TOP 40 為主題的樂團,有著泰國人樂手,也有很多學生型,或觀光客型外國人樂手,他們一起豐富了曼谷非常多樣性的夜生活與音樂,文化.
回顧此時期的台北,大概只有偶而引進的流行巨星的大型演唱會,這種近在咫尺,有如日常生活一部份的LIVE PUB音樂文化,是完全沒有的.沒法子正確的檢討那時的"野心"或是"雄心"..? 凌威與蘇都興奮地計畫要建立起在台北的"Saxophone"..



在新加坡,凌威認識了兩位來自澳洲.很棒的樂手.一位是甚麼都能敲的瘋狂的鼓手.另一位是各造型很有點滑稽喜感.卻又專注性感的BASS手.經過他們.連絡另兩位在澳洲的吉他手與鍵盤薩斯風手.組成一支實力很強勁的四人組.
以引進這支搖滾又爵士俱佳的團為籌碼,     ROXY IV幾乎是同時地與  ROXY III一塊兒趕工落成.,開幕前,凌威與蘇有了第一次比較嚴重的意見紛歧,蘇念念不忘曼谷的 "SAXOPHONE", 堅持要把新的店命名為"New Orleans Jazz"與 "Saxophone".凌威則認為,理所當就是     ROXY III, 與ROXY IV.

 

結果,凌威贏了口頭上的稱呼:      ROXY III,與ROXY IV,蘇則贏了所有印製品與店外招牌,就像上圖中的店招牌是:"薩克斯風音樂餐廳"有趣的是,這樣混亂的稱呼居然大家也都接受,大家都很 OK 的喊    ROXY III,與 ROXY IV,也理所當然的知道就是"紐澳良”與”薩克斯風".就這樣.一各店有兩各不相干的名子的怪事.竟然毫不困難地共存下來..... 當然.這也見證了當時ROXY兩位巨頭.凌與蘇的分歧混亂.


其實,凌威的反對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支團是個搖滾味很強的團,店名,"薩克斯風"好像很不是那回事,當然,凌威與蘇基本調性的不同,由此漸漸更清楚了.但是,真正的壓力倒不是這些茶壺理的風暴,卻是來自兩年間ROXY II 的成功模式,很快的被模仿, 1989~1991年間,台北突然快速地出現好多家新成立的PUB.大體也都循著ROXY的模式,更有過之的是投資者都是很有實力的影視名人,像是張菲. 高凌風,藍心湄等等演藝界的名人.都投入了這股PUB開設的風潮.他們各顯神通的競爭策略中,明星與時尚的結合,所製造的旋風與影響是平民風的    ROXY所 無法抵擋的,ROXY II 在毫無警訊中突然迅速墜落.剛剛開幕的ROXY III.與      ROXY IV,也陷入客源分散的膠著困難,



ROXY IV,投資非常大的資金在硬體設備與樂團的引進,卻完全得不著迴響,不得以下,只得把樂團與設備塞向真正更適合他們調性表演的 ROXY I.至於ROXY IV,則改成更適應市場需要的舞場,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努力,才讓ROXY IV,生意稍微好轉.

1992年,凌威與蘇愈顯不合,終於協議分家,    1993年,ROXY IV轉手一位嚴先生,錢小姐,繼續以ROXY IV名義經營.後來,他們也又開了很有名氣的幾家店,像是: "滷蛋",Queen".向日葵"

bottom of page